興趣嗜好

跳至

首頁
1

尾頁
   1


大宅

積分: 4469


1#
發表於 18-5-18 00:2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8-5-18 00:22 編輯

皈依還俗又歸俗
三皈四皈隨心欲
出家修行夢悟醒
入世修持藏自性
六度萬行難似易
紅塵路上菩提心






※ 還俗,佛教用語。原本是指僧尼因為破戒,依律被遂出僧團而返回俗家,恢復世俗人士的身份,故稱還俗。若因個人諸多因素,自願捨戒離開僧團而返回俗家,恢復世俗人士的身份,則稱為歸俗,也稱反俗。但到了後來,還俗也包含有歸俗的意思在內了,不一定是指負面的意思


大宅

積分: 4469


2#
發表於 18-5-18 00:23 |只看該作者
aking 發表於 18-5-18 00:21
皈依還俗又歸俗
三皈四皈隨心欲
出家修行夢悟醒

※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歷代的禁佛、廢佛活動等政治因素,下令全國的僧尼還俗,例如三武一宗滅佛。反之,也有因非自願的情況下出家,直到獲得准允後才得以還俗,例如後宮的嬪妃、隨侍的奴婢,以及年幼的子女(送去佛寺當小沙彌)等


大宅

積分: 4469


3#
發表於 18-5-18 00:27 |只看該作者
aking 發表於 18-5-18 00:23
※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歷代的禁佛、廢佛活動等政治因素,下令全國的僧尼還俗,例如三武一宗滅佛。反之 ...

※ 皈依三寶是成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課。皈依以後,就表示自己從此信奉佛教,成為三寶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販依三寶是確定信仰目標的表示。一個學佛的人,如果沒有經過皈依三寶的儀式,即使上香禮拜,也只不過是一個對佛教尊重而有興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就好比一個學生,如果不曾辦理註冊手續,永遠只是個旁聽生罷了。世間上的金銀、真珠、瑪瑙稱為「寶」,那是世間財寶: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寶,是出世的財寶。所以,我們學佛修行,首先應該皈依三寶


大宅

積分: 4469


4#
發表於 18-5-18 00:28 |只看該作者
aking 發表於 18-5-18 00:27
※ 皈依三寶是成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課。皈依以後,就表示自己從此信奉佛教,成為三寶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 ...

※ 皈依三寶的意義 :

# 「佛」,是梵語「佛陀」﹝buddha﹞的簡稱,指證悟宇宙真理﹝自覺﹞,而又能本著無盡的慈心悲願,以真理來教化眾生﹝覺他﹞的圓滿覺者。

# 「法」,梵語「達磨」﹝dharma﹞,有很多的意義,在這裡是指佛陀所直說的真理教法,一般泛指三藏十二部經。眾生依法修行,就能證得真理,得到究竟的解脫 


大宅

積分: 4469


5#
發表於 18-5-18 00:30 |只看該作者
aking 發表於 18-5-18 00:28
※ 皈依三寶的意義 :

# 「佛」,是梵語「佛陀」﹝buddha﹞的簡稱,指證悟宇宙真理﹝自覺﹞,而又能本著 ...

#「僧」,是梵語「僧伽」﹝samgha﹞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在這裡是指奉行佛法,和合共住的出家僧團。其特質有二,即「理和」與「事和」。理和,指大家所斷除的煩惱,所證得的真理,都是相同不二的:事和,指身、囗、意王業在事相上,共同遵守六項要點,不相違背,是建立僧團的基礎

※皈依不是拜師父,是皈依三寶(藏傳佛教有皈依上師,稱四皈依),所以皈依三寶以後應該禮佛、聞法、敬僧。常見一些學佛的人,雖然自稱三寶弟子,實際上只有一皈。


大宅

積分: 4469


6#
發表於 18-5-18 00:3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例如:只知禮佛,而不聞法敬僧;或只知聞法,而不禮佛敬僧;或只知敬僧,而不禮佛聞法。甚至,僅僅尊敬供養為其主持皈依的那一位師父;或者把佛陀當神明看待,只是一味的祈求財貨福祿,這些都不是正信的佛弟子。正信的佛弟子應該對於佛、法、僧三者都予以禮敬,而且應當時常前往道場,親近善知識,聽經聞法,視一切僧均為我師,這才是正信的三寶弟子。 皈依三寶的人,一定要有正知正見,要深信因果,要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此才能獲得佛法的受用,才能得到信仰的利益

※ 《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應妄想執着而不能證得》


大宅

積分: 4469


7#
發表於 18-5-18 00:35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因此,在家人應以克己持戒修心爲主,力求恢復自身的【自性三寶】,不論皈依與否,都是形相之事。萬法唯心,秉承菩提正心,堅持六度萬行,自有得着

※ 佛法以明因識果、修心養性爲主。俗世人爲紛爭與猜忌、伴侶間之離異怨懟,多來自11字: 《價值觀不同、知不足、愛不够》。對治之法,要學懂妥協、理性溝通、無我私我欲、利益對方爲基礎

※ 【六度萬行】就是菩薩行的六度,也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要守這六個原則。這六條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裡頭有自行、有化他,自行擺在第一,化他是其次;自行決定就化他,要從這個地方出發


大宅

積分: 4469


8#
發表於 18-5-18 00:3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從這裡做起

※ 六度第一個,「布施」。世間人大致上所追求的,第一個是財富,其次是追求聰明智慧,第三個是健康長壽。這是古今中外都追求的三大目標。佛告訴我們,財富、智慧、健康長壽都是果報。要想得到這個果報,一定要修因。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報。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這是真理,是永遠不會變的


大宅

積分: 4469


9#
發表於 18-5-18 00:39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財布施。所以六度裡面,布施列在第一。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你想得這三種果報,一定要修三種因才會得到

※ 六度第二個是「持戒」。持戒就是守法、守規距,世出世間一切事物都有一個法則,小事有小的方法,大事有大的方法,一定要循著法則,這樣才能夠做得很圓滿,才能夠做得很快速。所以這個地方的「持戒」,並不是指五戒、十戒(這是根本戒),此地六度裡面的持戒,是指平常守法。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大宅

積分: 4469


10#
發表於 18-5-18 00:4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奉公守法之義。「持戒」波羅蜜到什麼時候圓滿?你內心裡頭起心動念,決定沒有絲毫違法的念頭生起,持戒就圓滿了,這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佛所有一切教誡絕對不會違犯,世法裡頭,國家的法律,不同地方它有不同的法規,這是有條文、有明文規定的。還有沒有明文規定的,風俗習慣,人情世故都要懂得,都要遵守,持戒就圓滿了


大宅

積分: 4469


11#
發表於 18-5-18 00:42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第三是「忍辱」。忍辱就是忍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耐心。由此可知,沒有耐心,無論有什麼好的條件,也一定是一事無成。成功永遠是屬於有耐心的人、有毅力的人,這也是成功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忍耐分為三大類。第一個就是對人為的加害要能夠忍受,忍人家對你的侮辱、對你的陷害,能忍,決定有好處。為什麼?能忍,這心清淨,容易得定,修道容易成就,也是最大的福報。第二就是自然的變化,像寒暑的變化,冷暖能夠忍,飢餓、遇到天然的災害,無常事態,也要能夠忍耐,。第三種是修行,佛法的修學也要忍耐,在沒有得到法喜之前,就是功夫沒有得力之前,修行是很苦的,


大宅

積分: 4469


12#
發表於 18-5-18 00:43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8-5-18 00:47 編輯

,這一段路是很苦的,這路子走過去之後就很樂了

 ※ 第四是「精進」,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永遠不會懈怠,那就是進;心一、念一、行一,那就是精;純一而不夾雜,這叫精進,精進生定慧。由此可知,佛法不是保守的,更不是落伍的,佛法是天天都要求進步。最重要的是要精進,精是純而不雜。無論世出世間法,世間法像西方許多大科學家,他們在一生當中有許多特殊的發明,你問他怎麼得來的,他就是專精,天天去研究,鍥而不捨,被他發現了。佛法也是如此,佛法是無量法門,必須是一門深入才能夠成就《與時並進》


大宅

積分: 4469


13#
發表於 18-5-18 00:4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第五是「禪定」。禪,外不著相,換句話說,真正能做到不受外面環境影響了,所謂是八風吹不動,就是不受外頭境界影響了,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能夠如如不動。不取於相是禪,如如不動是定,心定了。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定中,這個定不是盤腿面壁,行、住、坐、臥都在定中,言談舉止也在定中。定的定義是外不著相,內不動心而生智慧

※ 最後一條「般若」。般若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智慧,古大德不翻是為了尊重。般若智慧是從禪定生的,世間人的聰明不是從禪定生的,它是從意識裡面生的,不一樣。


大宅

積分: 4469


14#
發表於 18-5-18 00:4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禪定是真心,縱然沒有達到真心,它與真心接近,因為真心是寂靜的,也就是說與真心相應。世間聰明智慧是與妄心相應,它是從妄心生的,一真一妄,截然不同

※ 般若度愚痴、禪定度散亂、精進度懈怠、忍辱度瞋恚、持戒度淫邪、佈施度慳貪 : 都是度自己,不是度別人。所以,菩薩修六波羅蜜是度自己。自己修行做出修行的好榜樣,好的模範給別人看,讓別人看到之後能夠覺悟、能夠回頭、能夠學習,那就叫度他。菩薩度人,都是用身教。這是第一步,然後才逐步演煉


子爵府

積分: 13355


15#
發表於 18-5-19 18:03 |只看該作者
心盲最可怕。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