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醫護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複式洋房

積分: 480


1#
發表於 09-10-27 17:00 |只看該作者

人的年齡愈小,含水量就越高。胎兒體內水分的含量為98%,嬰兒體內含水量約為70~80%,早產兒可高達85~90%,成人體內含水量則佔體重的6成左右,由此可知,嬰幼兒體內的含水量比例相當高,因此如果是嬰幼兒體內水分大量流失或長期攝取不足,就會出現嚴重的綜合症,如脫水、休克、酸中毒等。

不同年齡嬰幼兒的水分需求量

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水分需求量與嬰幼兒的體重有關。在新生兒(一般定義為一個月內)階段,寶寶因為動脈導管開放、長時間哭鬧、體表散熱快、生理性脫水而增加水分的流失,因此,在出生的頭一周內,水分的需求量較多。由出生第一天的每公斤65cc至第七天大的每公斤130~150cc;接著每公斤150cc;至第六個月大時約每公斤125cc。一歲後則是按體重遞減,前10公斤,每公斤至少100cc;第11~20公斤,每公斤至少需50cc水分;而第21公斤後每公斤則需20cc水分。

寶寶補充的水分夠嗎

1.由寶寶的體重與尿量得知:若寶寶一周的增重速度小於100克或尿量漸減時,可能寶寶的水分補充不夠,這是較標準的客觀判斷。

2.由寶寶的身體外觀判斷:如前囟門凹陷、眼球凹陷、唇乾、手乾、皮膚張力減退(大腿內側皮膚出現皺折或皮膚易被拉起),可查覺寶寶的水分補充不夠,由於每人標準不一,這是較主觀的評斷。

3.明顯的脫水現象:寶寶出現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冰冷、嗜睡、心跳變快或呼吸較急促,表示已出現明顯的脫水現象,應當急速就醫診治。

喝水不足:幼兒能力及年齡特點決定

除了不愛喝白開水是造成孩子喝水不足的重要原因之外,諸如貪玩,玩得忘了喝水,不會照顧自己,口渴了不知道喝水等因素也是造成孩子喝水不足的原因。

幼兒時期,吃喝拉撒是孩子生活的主體部分。在每一個環節中,都少不了孩子生理、心理方面的問題,只有身體和心理健康和諧發展,才能保證孩子愉快成長。在和家長的接觸中,我發現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喝水是不夠的,“孩子為什麼一回家就急著要喝水?”這是很多家長的疑問,其實現在很多幼兒園裡孩子喝水都是不限量的,可以隨時去喝。那為什麼還會有喝不夠的問題呢?一是孩子在玩的時候很投入、很盡興,往往想不起來喝水:二是孩子在家中需要水時水隨時都在“眼"前,在幼兒園由於幼兒還不會照顧自己,儘管口渴,沒有老師的督促也不知道去喝水:還有一些孩子比較膽小,不敢表達自己的需要,更不敢爭自己的合理需要:也有的孩子不能自如地控制大小便,特別是有尿褲子、尿床經歷的孩子,也往往本能地“忘水生畏”。

喝水不足:家長的教養方式所致

在孩子的喝水問題上,家長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擔心孩子不喝一一在水裡加進各種有味道的東西,使孩子對水的味道要求愈來愈高;無時無刻地給孩子塞水,強迫孩子喝,使孩子從心理上更加拒絕喝水:覺得喝水是一項重要事情…到要求孩子喝水時就表情嚴肅,口氣堅決,孩子只好應付差事,碰一下即可,從而造成真正缺水:給孩子介紹各種飲料~使孩子對其發生興趣,然後又開始控制,造成孩子對飲料的更大需求:無論在任何時候,孩子一張嘴就將水杯或水瓶對到孩子嘴上灌一口一一使孩子不但無法獲得飲水的快感,反而討厭所有的飲水器皿,從而造成“厭水”。

大班老師:有些幼兒尤其是剛剛入園的孩子對喝水有抵觸情緒,通過與家長溝通我發現,父母們在家經常給寶寶喝飲料,如可樂、綠茶、配製型果汁、奶、蜂蜜水、甜水等,或喝過涼的飲料。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在幼稚園水喝得不夠,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惟恐孩子在幼稚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稚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專家建議:家長們對孩子喝水的問題或許有些過於焦慮了。實際上,人體所需的絕大多數水分來源於食物,孩子平時喝的奶,吃的蔬菜‘水果和米飯中也含有水分,補充了需水量的6 O~7 O%,一般情況下再喝兩三杯水就足夠了。對於健康的兒童來說,口渴就是他什麼時候喝以及喝多少的最佳指示。只要孩子想喝水的時候能很容易地喝到,那麼孩子的飲水量就是充足的。如果總是讓孩子在他還沒有感到口渴的時候喝水,就會帶來不必要的“抗爭”,結果會導致孩子厭惡喝水,不會主動飲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是有判斷力的,他能夠根據天氣、自己的活動量和身體健康狀況決定自己的飲水量,這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家人共同培養。

水分補充的過與不及 水分補充過多

滯留於體內可能會引起眼皮浮腫、尿量增多、四肢浮腫的情況。另外持續補充過多水分,還可能引起低血鈉症,出現昏睡、神智不清、頭痛、四肢肌肉酸痛、感覺遲鈍等所謂“水中毒"的現象。當血鈉突然降的太快,會出現身體麻痹、癲癇,甚至昏迷的現象。

水分補充過少

就是脫水、急J11生脫水,會引起心跳加速、呼吸加速、燥動、嗜睡、脹氣、腎功能障礙等。若更嚴重的脫水會引起低血壓與休克,而嚴重的電解質不平衡,則會導致酸中毒與心律不齊等危險的情形。

特殊情況的水分補充
腹瀉
當寶寶腹瀉時,必須增加寶寶攝取的水量與電解質量,以防脫水或電解質流失、不平衡等情形。建議家長購買符合世界衛生組織規定與衛生署核准的口服電解質液,補充寶寶的水分與電解質,而補充的方式以“少量多次"來進行。

每天補充的總量至少要比平日每天水分需求量多。如平常一天需1000cc水量,則需增加補充量至1500cc甚至2000cc以上(需視脫水與腹瀉的嚴重度而定)。補充水分時,可通過尿量的增加來評估補充的水量是否足夠,幼兒通常每天會解4~8次尿,而每天尿量約50~l 00cc/公斤,若每天解尿次數已有6~8次,或尿量已逼近每天100cc/公斤,即表示水分補充量已經足夠。

發燒
當寶寶發燒時,家長一定要給寶寶補充水分。通常身體溫度(以平均3 7℃為基準)每上升1℃,需增加1 2%的水分,舉例來說,寶寶溫度達39℃,則至少需多補充每天水分需求量24%的水分,以防止發燒導致水分流失過多,而引起脫水現象。
父母餵食寶寶的注意事項
1.餵食的奶瓶或器皿需確實保持清潔與乾淨。

2.飲用的牛奶泡完後冷卻至適當的溫度,於2小時內讓寶寶喝完,置放過多會滋生細菌,引起寶寶的腸胃病變。
(嬰兒時期每日總奶量即為每天主要的水分攝取來源,所以奶量足夠的嬰兒,水分攝取便不缺。)

3.開罐後的礦泉水、電解質水、果汁等,若未飲用完應即刻置入冰箱冷藏,並於24小時內飲用完畢,以減少細菌滋生。

4.當寶寶有腹脹或容易溢奶的情況,家長在餵食液體食物或水分時,應以少量多餐方式進行。一餐的份量,建議控制在20cc/公斤以下(如5公斤重的寶寶每次餵食量宜在100cc以下),避免寶寶因嗆到而導致水分或牛奶吸入肺中,進而引起氣管炎或吸入性肺炎。

醫師的叮嚀與囑咐

隨時注意寶寶的活動力、尿量,當活動力減退,尿量減少時,寶寶可能有水分補充不足的現象。可試著給寶寶補充水分,並持續觀察尿量與活動力,如果水分補充足夠,尿量會漸漸增加,活動力會好轉,但若寶寶的水分無法順利補足或食慾減退,則表示寶寶可能有腸胃問題或其它疾病。
一幅精采照片 尤勝千言萬語 http://hk.myblog.yahoo.com/appletreemybook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