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尾頁
   7


珍珠宮

積分: 31026


201#
發表於 18-11-14 07:1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RelaxHippo 於 18-11-14 07:36 編輯
Sylveon 發表於 18-11-14 02:49
大陸官方自己無每年悼念嗎?

託你既福, 我揾到一啲資料嚟認識呢段比各方刻意忘記既歷史

喺可以揾到既資料, 中國官方近年最早有關於紀念一戰華工活動紀錄係2010年開始, 威海有一戰華工紀念館
http://be.china-embassy.org/chn/zt/jnyzhg/http://www.whwh.gov.cn/art/2017/11/15/art_13724_1005679.html


法國: 喺1988年一戰70週年先公布華工既資料, 1998年立法國華工紀念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95%E5%9B%BD%E5%8D%8E%E5%B7%A5%E7%BA%AA%E5%BF%B5%E7%A2%91


英國: 2017年先正式紀念活動向華工獻花
http://www.bjnews.com.cn/world/2017/11/15/464341.html



以下有兩篇關於一戰華工既文章, 希望大家花啲時間睇下, 了解當年華工既事.




珍珠宮

積分: 31026


202#
發表於 18-11-14 07:24 |只看該作者
RelaxHippo 發表於 18-11-14 07:19
託你既福, 我揾到一啲資料嚟認識呢段比各方刻意忘記既歷史

喺可以揾到既資料, 中國官方近年最早有關於紀念 ...
一戰與中國:遲到的歷史公義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80173?full=y


更新於2018年11月10日 07:26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魏城

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戰也啟動了中國現代史巨車之輪,助推人包括在一戰中流汗流血的華工。

整整100年前,1918年11月11日11點,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停戰。

一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地都有許多的紀念活動。今年,由於是一戰停戰100周年,許多國家,尤其是這次大戰的主要交戰國,更是很早就開始籌劃隆重的紀念活動,尤為令人矚目的是,法國將在今年11月11日一戰停戰百年紀念日那一天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屆時美國總統特朗普、俄羅斯總統普京等多國領導人都會共赴巴黎,參加紀念儀式。

此前不久的11月6日和7日,在英國首都倫敦唐人街的一個不那麼起眼的小會堂,則有一場不那麼張揚的活動正在舉行,這就是「一戰華工史料圖片展」。

曾幾何時,在西方,這段歷史曾被有意無意地掩蓋和忽略;而在中國,由於派遣中國勞工參與主要是歐洲列強之間的戰爭這一決定,是由名聲不佳的北洋政府做出的,所以,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也幾乎無人提及、更無人紀念這段歷史。

在這次圖片展的開幕式上,中國駐英使館公使馬輝致辭說,一戰華工是一戰歷史的一部分。14萬華工歷盡千辛萬苦來到一戰西線戰場,冒著生命危險為協約國軍隊提供後勤支援,為早日結束這場人類史上極具破壞性的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代表主辦方的山東省僑務代表團團長、山東省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吳冠介紹說,一戰華工中,山東籍人員達8萬餘人,此次展覽中的不少照片系首次公開,還原了華工歷史。

這次主題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圖片展在英國展出兩天後,又繼續在一戰的主要戰場比利時和法國展出,在法國展出時,則恰逢一戰結束100周年紀念日,在要人云集的隆重盛大的紀念儀式的對照之下,這個不起眼的小型圖片展,將以一張張樸素的黑白照片,向世人提醒中國勞工在百年前這場大戰中的付出和貢獻。



塵封的歷史

她叫程玲,年屆六旬,胖胖的,典型的山東婦女模樣,這次她隨著山東省僑務代表團,專程來到英、比、法諸國來辦展。「我從來沒有見過爺爺,他離開家鄉時,我父親才幾個月大,」在倫敦唐人街的圖片展上,程玲告訴我。她爺爺畢粹德就是赴歐參加一戰的14萬華工之一。程玲父母很少提起爺爺,父親甚至還在戰亂年代改換了姓氏,直到1998年,她回山東萊蕪老家探親,無意中看見了一塊銅製的英國一戰勳章,才知道那是當年英國政府頒發給作為英軍勞工的爺爺的勳章。


她告訴我,爺爺當年從青島坐船,穿越整個太平洋,再坐悶罐子火車,穿越整個加拿大,來到英國,然後作為英軍的勞工,來到了法國戰場。一戰結束,他本以為可以返回家鄉,沒想到,法國仍然需要華工從事戰爭善後勞務。1919年9月27日,一戰結束後近一年,爺爺在法國清理戰場時被殘留的炸彈炸死。

但她對爺爺的了解也僅限於此。出國前,她曾經對新華社記者說:「當時父親剛出生,家裡條件也不算差,奶奶也多次挽留,為什麼爺爺還要毅然決然去歐洲做勞工呢?我想找到塵封的檔案,了解那段歷史。」


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戰華工的歷史被埋沒在歷史的煙塵之中,只是到了近些年來,這段歷史才被重新挖掘出來。一年前,英國電視四台(Channel 4)播放了一部紀錄片《被忘卻的英國(華工)軍隊(Britain's Forgotten Army)》,講述了這段被遺忘、甚至被刻意掩蓋的歷史。

11月6日,這部紀錄片開始提到的一個英國人約翰•德•露西(John De Lucy),也帶著全家人,來到了「一戰華工史料圖片展」。

一年前,約翰•德•露西在家中發現了外祖父威廉•詹姆斯•霍金斯(William James Hawkings)留下的一個木箱,裡面收藏著數十張玻璃幻燈片,記錄的正是一戰期間華工生活、工作的真實影像。霍金斯曾經在中國經商,一戰期間,他到山東為英軍招募勞工,陪同他們前往法國戰場,並擔任他們的長官。在此過程中,霍金斯用相機記錄下了中國勞工被招募、踏上旅程、在戰場上工作以及返鄉的全過程。

約翰•德•露西的兒子、英國公司Amplify Trading的創始人威廉•德•露西(William De Lucy)在圖片展現場接受了我的採訪,他說,英國有6000處一戰紀念碑,但沒有一處為一戰華工修建的紀念碑,華工做出的貢獻也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和紀念,現在是時候修建一戰華工紀念碑了。

威廉•德•露西對我說,他現在也常去中國,在中國有很多業務,包括培訓中國金融從業人員,他覺得他在某種意義上接續了他外曾祖父的中國聯繫,儘管今天的中國完全不同於100年前的中國。他說,他在中國的時候,有時會給他的中國朋友展示他外曾祖父拍攝的一戰華工照片,對方的反應通常是大吃一驚、不敢相信,因為這些中國人也不熟悉這段歷史。


「立碑運動」

他長了一張白人面孔,卻有著一個地道的中文名字。

在圖片展開幕式後舉辦的座談會上,他就坐在我的旁邊,面前的姓名牌上寫著他的中文名字——劉中慶。他似乎不會說中文,用英文發言,但很精彩。


座談會結束後,我與劉中慶聊了起來。他告訴我,他是中英混血兒,爸爸是來自香港的華裔移民,媽媽是曼徹斯特的英國白人。「我小的時候長得像中國人,成人後像白人。但我更希望反過來,」他笑著對我說。他和其他英國華人社區領袖發起了一個「立碑運動」,即推動英國有關部門批準建立一個永久性的「一戰華工紀念碑」。他談到了為促成此事所經歷的種種挫折和艱辛,儘管如此,他說,為了追求「歷史公義」,他仍然堅持努力,不肯放棄。

談到一戰華工,劉中慶告訴我,除了西線戰場的14萬華工,東線還有更多的華工,即被沙俄政府招聘的華工,具體人數則有不同的說法,一說二十萬,一說四、五十萬,他們的境遇更為複雜、凄慘: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新成立的蘇聯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此後,一部分華工參加了蘇聯紅軍,另一部分則參加了與紅軍作戰的白俄軍隊,原來曾攜手挖戰壕的同胞兄弟,此時卻各據敵營,互相殘殺;還有一部分華工流落到西歐,甚至參加了西班牙內戰。西線的華工戰後也未能實現立即返鄉的願望,他們被法國政府留下清理戰場、掩埋屍骨、修建墓地,其中一些人雖然倖存於一戰的炮火,卻未能逃過戰後的種種劫難,如程玲的爺爺畢粹德。戰中、戰後客死他鄉的西線、東線華工,具體有多少人,誰也說不清,但劉中慶認為,至少應該有兩萬人。

談到一戰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裡華工的貢獻在西方被無視的原因,劉中慶對我說,在英國,是因為當時的英國統治精英在戰爭最低落的時點、在英國軍人死亡最慘重的時刻從中國招募了華工,但他們不想讓外界知道,當時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此刻卻需要向當時的「東亞病夫」中國求助,所以戰後他們一直下意識地試圖抹去這段記憶;此外,當時西方人對中國人的歧視和對所謂「黃禍」的恐懼,也是英、法、美等戰勝國有意無意地掩蓋這段歷史的部分原因。


「一戰揭開中國現代史序幕」

座談會上發言精彩的人,還包括一個名為克里斯多夫•阿南德(Christopher Arnander)的英國作家。兩年前,他與人合著出版了一本書《被背叛的盟友:一戰中的中國(Betrayed Ally: China in the Great War)》。有趣的是,他的外祖父也與一戰有關:作為當時的貴族和英國政壇的資深政客,他的外祖父曾在一戰期間隱瞞身份,跑到前線醫院工作,救治傷員。


在座談會後的閑聊中,阿南德談了一個觀點,讓我頗為吃驚——他認為,在巴黎凡爾賽和會上對中國的背叛,責任最大的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其次才是當時的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里孟梭。

兩天後,我找到一個機會,採訪了阿南德。他詳細解釋了他的觀點:作為一戰之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領袖,威爾遜在1918年初宣布了治理戰後國際關係的「十四點原則」,包括成立國聯和民族自決權,他因為這個具有理想主義遠見的計劃而受到全世界的讚揚,一位中國人甚至稱他是「全球頭號大善人」,但在1919年巴黎凡爾賽和平會議上,儘管中國勞工為協約國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美、英、法三國卻共同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交給日本,而不是歸還給中國,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威爾遜提出的民族自決權原則。阿南德對我說,協約國所有成員國都對這一卑鄙的決定負有責任,但負有最大責任的人卻是威爾遜,因為他參與做出的這個決定徹底背離了僅僅一年前他所張揚的那種高尚的理想主義,世人只會預期如英法這樣的殖民列強才會做出如此卑劣的決定,但中國(也包括其它許多國家)曾經期待美國的所作所為遠遠好過那些殖民列強。

談到當時中國人的失望情緒,阿南德引述了當時中國報紙抨擊威爾遜背叛其「十四點原則」的一個標題:14=0

阿南德接著說:如果非要為威爾遜辯護,你也許可以說,國聯的成立對他來說非常重要,那時的他實際上被日本所綁架,因為日本威脅如果得不到山東就要抵制國聯,而失去日本將會嚴重損害威爾遜的目標,但事實證明,日本在幾年後卻成為國聯的最大破壞者。

阿南德說,中國在巴黎凡爾賽和會上的屈辱,直接導致了五四運動,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並由此導致了後來中國一系列的發展,包括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而日本在巴黎和會中取得的「戰果」也讓它變得更為貪婪,進而在1931年佔領了中國東北,並在1937年對整個中國發動了侵略。從某種意義上講,恰如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戰則揭開了中國現代史的序幕。


「追求歷史公義」

參加「一戰華工史料圖片展」的,還有一位義大利人,他叫西蒙•德•古列爾莫(Simon De Guglielmo),出生在羅馬,在倫敦工作。他對我說,他也有1/16的華人血統,部分為了追求歷史真相和歷史公義,部分為了這1/16華裔血統的「尋祖」,長期以來,他一直利用業餘時間,作為義工研究員,參與了一戰華工數位化博物館的創建工作。

「公義」 ——這是劉中慶、阿南德、露西、古列爾莫等人接受我採訪時都用過的一個詞,也是《華工出洋歌》歌詞中提到的一個詞,儘管其間相隔了100年。


一戰華工中的許多人都是從山東威海衛出發的,在他們出征前,都會共同唱著一首《華工出洋歌》,其中最後幾句歌詞是:「歐美文明國是我友誼,最應該發兵來救濟。無奈何,文武官吏,愛國心不足,眼多近視貪私利,無人顧公義。我工人,冒險而至,一為眾友邦,二為自己,中華人最愛好名譽。」

專門描述一戰華工經歷的歷史小說《他從東方來》的作者姚蜀平由此發出感慨:「這些淳樸的華工,自己還沒有解決溫飽,就想著要去解救全世界;自己還不自由,就為他人自由而戰,為中國人的名譽而戰,為中國地位而戰,這是何等可歌可泣的精神。」

參加完「一戰華工史料圖片展」開幕式三天後,為撰寫此文搜集歷史資料時,我偶然發現了這麼一段記述——


1919年6月27日,《凡爾賽條約》正式簽字的前一天,一個奇特的包裹郵寄到了當時的中國外交總長、也是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征祥手中,包裹裡面有一把手槍和一張字條,字條上寫著:「苟簽名承諾日本之要求,請即以此槍自裁,否則吾輩必置爾於死地!」署名為:「中國勞工——山東省萊蕪縣牛泉鎮上裕村農民,編號97237,畢粹德。」

畢粹德?這個名字好熟悉啊!我忽然想起,畢粹德就是三天前我採訪的那位山東婦女程玲的爺爺!

採訪中,程玲並沒有提起這段歷史啊,除了知道爺爺來自山東萊蕪農村、一戰期間辛苦勞作、一戰之後死於非命之外,她還知道爺爺曾經有過這麼一段如荊軻刺秦王般的義舉嗎?




珍珠宮

積分: 31026


203#
發表於 18-11-14 07:28 |只看該作者
RelaxHippo 發表於 18-11-14 07:19
託你既福, 我揾到一啲資料嚟認識呢段比各方刻意忘記既歷史

喺可以揾到既資料, 中國官方近年最早有關於紀念 ...
First world war's forgotten Chinese Labour Corps to get recognition at last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4/aug/14/first-world-war-forgotten-chinese-labour-corps-memorial


Campaign launched to create memorial in London to workers literally painted out of a canvas recording nations who joined war effort

The 95,000 Chinese farm labourers who, almost a century ago, volunteered to leave their remote villages and work for Britain in the first world war, have been called "the forgotten of the forgotten".

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the Chinese Labour Corps was barely recognised at the end of the war, and has almost been obliterated since. There is no tribute to them among Britain's 40,000 war memorials, there are no descendants in Britain because they were refused any right to settle after the war, they were literally painted out of a canvas recording all the nations who joined the war effort, and many of the records of their service were destroyed in the blitz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However, a campaign has now been launch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Britain to create a permanent memorial in London to the Chinese Labour Corps and the dirty, dangerous, vital work they did behind the lines on the western front.


Steve Lau, chair of the Ensuring We Remember campaign, was invited to the service of commemoration at Glasgow Cathedral 10 days ago. "My invitation was probably the first time the British government properly recognised the Chinese Labour Corps since the end of the war," he reflected.

Recruitment of the Chinese began in 1916 as ever escalating casualties meant labourers became disastrously scarce. Many came from such remote farms that when they reached the tall buildings and busy waterfront of Shanghai, they thought they had arrived in Europe. In fact it was only the start of an appalling journey on which many died – by ship across the Pacific, six days crossing Canada in sealed trains to avoid paying landing taxes, on by ship to Liverpool, by train again to Folkestone, and on to France and Belgium, where they lived in labour camps and worked digging trenches, unloading ships and trains, laying tracks and building roads, and repairing tanks.


Some who died on the voyage are buried in Liverpool, and 2,000 more lie in Commonwealth war graves, but some sources believe 20,000 died. They worked 10-hour days, seven days a week, and had three holidays including Chinese New Year. When the war ended and other men went home, they worked on until 1920, clearing live ordnance and exhuming bodies from battlefield burials and moving them to the new war cemeteries.

China declared war on Germany in August 1917, when a German torpedo sank the French ship Athos, with the loss of 543 Chinese lives. In 1919 China refused to sign 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in bitter disappointment over the breaking of a promise that in return for their support for the allies, the Shandong peninsula would be returned from Japanese control.

Lau said that when Britain distributed 6m commemorative medals to all who took part in the war, those received by the Chinese bore only their numbers, not their names, and were bronze, not silver. Painfully symbolically, the Chinese were also painted out of a giant canvas exhibited in Paris at the end of the war. It was believed to be the largest painting in the world, and showed a victorious France surrounded by her allies. It was begun in 1914, but had to be changed in 1917 to include the arrival of the United States – the space was found by painting over the Chinese workers.


When the Imperial War Museum reopened last month after a £40m rebuild, the campaigners were saddened but not surprised that there was no mention of the Chinese labourers' contribution in the new first world war gallery.

The broken promise at Versailles led in part to Lau's own birth in Birmingham, son of a Chinese chef. His father left as a boy when, as predicted, war broke out again with Japan over Shandong, making his way first to Hong Kong and then England.

The campaign to create a permanent memorial in central London, to be unveiled in 2017 sited either in Southwark or Westminster, is backed by the Chinese embassy and the Chinese in Britain Forum.

Lord Wallace of Saltaire, who attended the launch representing the Foreign Office and is a member of the official advisory group on the first world war commemorations, said the campaign was a useful corrective to what he called "the Daily Mail approach" to the war, portraying plucky little England standing alone against the enemy. "It was never a purely English effort: it required the effort of a great many people from a great many countries, willingly or unwillingly."


大宅

積分: 4673


204#
發表於 18-11-14 09:02 |只看該作者
rose-mag 發表於 18-11-14 05:02
邊個揀11.11唔關事,話唔適合係將一個比喻血拼同真血拼相提並論,有時玩食字都要睇場合,我知而家冇嘢比買 ...

巧合啫,雙11嘅前身係光棍節。 商家覺得呢日係情人節以外一個賺錢嘅好機會,唔會將佢同和平紀念日諗埋一齊。 唔通你又話係因為見戰爭有好多人死左伴侶, 所以變成光棍,將兩樣嘢擺埋一齊又係故意諷刺?

我明白呢度好多jm係受殖民地教育長大, 所以佢地將英國嘅價值觀當成自己嘅價值觀, 將英國嘅國殤當成自己嘅國殤 亦無可厚非。 我只係討厭嗰啲人,當人哋唔認同你嘅價值觀就話人哋無知嘅嘴臉。

和平紀念日嘛,唔係應該和平 理性討論嗎?


子爵府

積分: 12764


205#
發表於 18-11-14 09:06 |只看該作者
crazygal 發表於 18-11-14 09:02
巧合啫,雙11嘅前身係光棍節。 商家覺得呢日係情人節以外一個賺錢嘅好機會,唔會將佢同和平紀念日諗埋一齊 ...


大家都係受殖民教育,你地係蘇俄馬列。


子爵府

積分: 10319


206#
發表於 18-11-14 09:10 |只看該作者
rose-mag 發表於 18-11-14 05:02
邊個揀11.11唔關事,話唔適合係將一個比喻血拼同真血拼相提並論,有時玩食字都要睇場合,我知而家冇嘢比買 ...

其實冇咁複雜
因為remembrance day創立果時,
二戰根本未開打


大宅

積分: 4673


207#
發表於 18-11-14 09:30 |只看該作者
artroboy 發表於 18-11-14 09:06
大家都係受殖民教育,你地係蘇俄馬列。

我有冇接受俄國嘅殖民地教育唔係重點,重點係我唔會攞一個俄國嘅紀念日向你募捐籌款 ,跟住你話唔想捐就鬧你冷血無知。

香港係一個有多元文化嘅地方。有jm鍾意將英國嘅國殤當成自己嘅國殤。有jm鍾意話日本係佢哋嘅家鄉。呢啲係你哋嘅自由,我唔會話你地媚外,但請你唔好將自己嘅價值觀強加諸他人身上。


子爵府

積分: 12764


208#
發表於 18-11-14 09:36 |只看該作者
crazygal 發表於 18-11-14 09:30
我有冇接受俄國嘅殖民地教育唔係重點,重點係我唔會攞一個俄國嘅紀念日向你募捐籌款 ,跟住你話唔想捐就鬧 ...

又搬龍門


王國長老

積分: 171543

2024年龍年勳章 2024勳章 虎到金來勳章 牛年勳章 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畀面勳章 有「營」勳章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大廚勳章 親子達人勳章 王國長老 BK Milk勳章 hashtag影視迷勳章 最關心BB問題熱投勳章 開心吸收勳章


209#
發表於 18-11-14 09:40 |只看該作者
crazygal 發表於 18-11-14 09:02
巧合啫,雙11嘅前身係光棍節。 商家覺得呢日係情人節以外一個賺錢嘅好機會,唔會將佢同和平紀念日諗埋一齊 ...

我冇當英國國殤係自己國殤,從來唔贊成自己係中國人死都認英國做阿媽,你睇番清楚前文後理,唔係話唔捐款果個係無知,係比喻不洽當,我自己覺得bad taste, 唔駛任何人認同,大家各安所想,各有各做就夠。
花旗太太生活在花旗國,留意時差,你問我未必即時答到。


子爵府

積分: 12764


210#
發表於 18-11-14 09:40 |只看該作者
crazygal 發表於 18-11-14 09:30
我有冇接受俄國嘅殖民地教育唔係重點,重點係我唔會攞一個俄國嘅紀念日向你募捐籌款 ,跟住你話唔想捐就鬧 ...
蘇俄當年係入侵者之一,真係好難搵位入,話時話,我地到現在為止,到底割咗幾多地比俄兄?



王國長老

積分: 171543

2024年龍年勳章 2024勳章 虎到金來勳章 牛年勳章 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畀面勳章 有「營」勳章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大廚勳章 親子達人勳章 王國長老 BK Milk勳章 hashtag影視迷勳章 最關心BB問題熱投勳章 開心吸收勳章


211#
發表於 18-11-14 09:44 |只看該作者
jasmineoj 發表於 18-11-14 09:10
其實冇咁複雜
因為remembrance day創立果時,
二戰根本未開打

我知呀,係有人唔知,死都要拗,仲要話人唔和平,呢d嘢在心中就夠,反正都過咗,要做嘅做咗,要買嘅買咗,我準備食飯,

點評

goat    發表於 18-11-14 09:45
花旗太太生活在花旗國,留意時差,你問我未必即時答到。


子爵府

積分: 12764


212#
發表於 18-11-14 09:47 |只看該作者
crazygal 發表於 18-11-14 09:30
我有冇接受俄國嘅殖民地教育唔係重點,重點係我唔會攞一個俄國嘅紀念日向你募捐籌款 ,跟住你話唔想捐就鬧 ...


呢個係普世價值觀,同留戀殖民統治係牛頭唔搭馬嘴既論點,係紀念每一個為保衞而戰既勇士,亦籍此反思戰爭禍害。你可以繼續去找你「血拼」、「打救」「破四舊」,但不要侮辱及嘲諷是基本道德吧?!


公爵府

積分: 29104

2018復活節勳章


213#
發表於 18-11-14 10:01 |只看該作者
yubaba 發表於 18-11-12 07:23
多謝樓主提醒。

喺香港嘅媽媽, 好正常都會開番個 bk account, 但係我越嚟越發覺, 呢度嘅人視野狹窄, 缺乏 ...
呢個原因已令到bk 愈來愈無野睇。
發現大量政治打手走入來,舉報埋但版主唔做野,連搬舖都冇。講兩句野就即刻俾人攻擊,已經冇乜人再出聲。


珍珠宮

積分: 38085


214#
發表於 18-11-14 10:0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goat 於 18-11-14 10:06 編輯
RelaxHippo 發表於 18-11-14 07:24
一戰與中國:遲到的歷史公義
1919年6月27日,《凡爾賽條約》正式簽字的前一天,一個奇特的包裹郵寄到了當時的中國外交總長、也是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團長陸征祥手中,包裹裡面有一把手槍和一張字條,字條上寫著:「苟簽名承諾日本之要求,請即以此槍自裁,否則吾輩必置爾於死地!」署名為:「中國勞工——山東省萊蕪縣牛泉鎮上裕村農民,編號97237,畢粹德。」

睇到呢段眼濕濕


禁止訪問

積分: 4554


215#
發表於 18-11-14 11:1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大宅

積分: 4673


216#
發表於 18-11-15 10:29 |只看該作者
rose-mag 發表於 18-11-14 09:40
我冇當英國國殤係自己國殤,從來唔贊成自己係中國人死都認英國做阿媽,你睇番清楚前文後理,唔係話唔捐款 ...

你多次提到血拼這個比喻,但我睇返8樓嗰位jm佢冇提過血拼呢個比喻。 會唔會去係佢修改咗呢?但我睇過有其他link 有人screencap咗佢個回覆,都冇見到佢有提過血拼。 你係版主會唔會可以睇得返呢?

我知你作為版主係會比較留心呢一個post 有冇涉及時事,需唔需要搬舖。 而我作為路人甲我只樓見到有一班人好mean,人哋話唔想捐錢就樓鬧人冷血無知。 我個人對cyber-bullying比較反感,所以先會覺入嚟講返一兩句公道說話。提出一戰及二戰時中國以及其他殖民地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之後 先至有其他jm9出嚟話 共產黨乜乜物物係其他jm。 當中當然有啲係真嘅,但亦有好多謬誤。所以才會引發爭論。


大宅

積分: 4673


217#
發表於 18-11-15 10:51 |只看該作者
artroboy 發表於 18-11-14 09:47
呢個係普世價值觀,同留戀殖民統治係牛頭唔搭馬嘴既論點,係紀念每一個為保衞而戰既勇士,亦籍此反思戰爭 ...

我認同尊重所有為和平而戰的士兵係普世價值。 但我反對所有士兵都值得我哋紀念。 如果所有為國家而戰的士兵都值得紀念咁中國同韓國就唔使每年咁強烈去抗議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啦。

我亦反對只有用你的方式去紀念,先至係尊重。 而購物就係無知冷血。美國每年的亡兵紀念日都有memorial day sale。係計黑色星期五同boxing day之後最大的一個購物節。 我可從來沒有聽過一個退伍或現任軍人會話呢啲購物節係對軍人嘅唔尊重。

英國國會之父oliver cromwell亦曾經因為國人過份慶祝聖誕節而下令不許慶祝聖誕。 如果佢見到今日普世歡騰嘅聖誕慶祝,可能亦會話世人冷血無知。


子爵府

積分: 12764


218#
發表於 18-11-15 10:5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rtroboy 於 18-11-15 10:54 編輯
crazygal 發表於 18-11-15 10:51
我認同尊重所有為和平而戰的士兵係普世價值。 但我反對所有士兵都值得我哋紀念。 如果所有為國家而戰的士 ...

死唔斷氣,人如其名


王國長老

積分: 171543

2024年龍年勳章 2024勳章 虎到金來勳章 牛年勳章 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2018復活節勳章 畀面勳章 有「營」勳章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大廚勳章 親子達人勳章 王國長老 BK Milk勳章 hashtag影視迷勳章 最關心BB問題熱投勳章 開心吸收勳章


219#
發表於 18-11-15 12:37 |只看該作者
crazygal 發表於 18-11-14 18:29
你多次提到血拼這個比喻,但我睇返8樓嗰位jm佢冇提過血拼呢個比喻。 會唔會去係佢修改咗呢?但我睇過有其 ...

其實大家重點不同,再講都唔會埋欄。我有由最初跟到而家,點解有會員話人冷血,唔係因為唔捐錢,樓主最初都只係講一件事,咁有其他人質疑所以再回答,引伸出和平紀念日同重光紀念日嘅背景資料。至於你話網絡欺凌,我唔覺得有,冇人去起底或跟住會員去其他帖攻擊佢,我諗好多會員係對佢嘅語氣反感,咁文字睇唔到真實感情,好容易有誤會,編輯過嘅內容已經冇得還原,就算版主都睇唔返架啦。

政治呢,呢度好多人鍾意借頭借路喺自由廣場講政治,令到一個原本冇政治色彩嘅帖最後要被搬去時政,有好多會員唔鍾意去果度討論,我都係會員,亦會參與討論,唔單純睇下需唔需要搬帖,樓主最初只係單純講賣旗啫,咁作為版主當然有責任講番幾句嘅。

有會員講有關兩次大戰資料,大家不妨睇下了解下,知道嘅就溫故知新,搵下有咩新觀點,唔知嘅就當增廣見聞,唔需要一定要定蠃輸,歷史從來都係多角度,睇下你企邊個位。購物亦冇用紀念日有抵觸,你有你買,佢有佢紀念咪OK囉。

花旗太太生活在花旗國,留意時差,你問我未必即時答到。


子爵府

積分: 10319


220#
發表於 18-12-2 20:0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1543752466643.JPEG

首頁

尾頁

跳至